发布时间:2025-10-14

姓 名:符晶华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74年7月
职 称:教授/土木工程博导、材料学博导
学 历:博士研究生
学 位:工学博士
电 话:13098800788
邮 箱:13098800788@163.com
教育经历:
1992.9~1996.6 武汉工业大学 工程力学 本科(学士)
1998.9~2001.6 武汉理工大学 结构工程 硕士
2003.9~2006.6 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学(智能材料与结构方向) 博士(导师:姜德生院士)
工作经历:
1996.7~2013.2 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湖北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先后被评为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工;行政职务先后任室主任,工程结构研究所所长,院副总工程师;其中,2001年取得一级注册结构师执业资格;
2013.3至今 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与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授,其中2018.1入选武汉理工大学“15551人才工程”,受聘产学研教授;
现有社会兼职: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检测鉴定加固改造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工程监测与诊治分会理事会常务理事;
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协会检测专委会委员;
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结构加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建设工程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
湖北省勘察设计协会结构专家;
武汉市房屋安全应急救援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
1.结构工程:(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结构健康监测;既有结构损失识别与加固改造;
2.结构工程:既有工程结构智能监测与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工程结构检测、设计、维修、管养全过程解决方案)。
3.材料科学与工程:光纤传感材料及应用
科研项目:
1.累计主持完成科研项目近50项,科研经费2000万元以上
2.参加国家863计划重大课题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
3.主持完成结构设计项目50余项;结构检测鉴定项目100余项;结构加固与纠偏项目100余项
主要成果简述:
1.先后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10余篇收录SCI或EI。在发表的论文中,多篇文章获得各类奖励,如《砼骨料水化反应引起的构件胀裂及其加固方法研究》被评为湖北省自然科学成果贰等奖
[1]Jing-Hua Fu ,Ao Zhang *, Kai-Feng Chen ,Bao-Yuan Li and Wei Wu, Flexural Behavior of BFRP Bar–Recycled Tire Steel Fiber-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J].Materials 2024, 17, 6197. https://doi.org/10.3390/ma17246197
[2]Jixiang Dai, Kai Yin, Zhangning Chen, Wenbin Hu, Minghong Yang, Jinghua Fu ∗ Xuxu Sun, AND Xianfeng Chen,Improved performance of a fiber-optic hydrogen sensor based on a controllable optical heating Technology [J].Optics Letters. Vol. 49, No. 11 / 1 June 2024 (SCI,IF=3.6)
[3]Jinghua Fu,Yanyan Xu,et al. Highly sensitive humidity sensor based on tapered dual side-hole fiber[J].Optik. 261 (2022) 169183:1-8. (SCI,IF=3.1)
[4]符晶华,袁内镇,卢哲安.砼骨料水化反应引起的构件胀裂及其加固方法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 2001.34(4):41-45
[5]Jiang Desheng, Fu Jinghua, Liu Shengchun,et al. Optical fiber grating sensor for force measurement of anchor cable[J].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2006,11(3):662-666.
[6]符晶华,邓效荣,刘跃.地下室上浮引起的结构破坏及加固方法研究 [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23.45(11):99-105
[7]Huo Kaicheng,Lu Zhean,Fu Jinghua,et al.Study on expansion cracking of hydration in concrete aggregates[J].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2002.17(1):50-53
[8] J. Tong, C.-W. Nan, J. Fu ,et al. Effect of Inclusion Shape on Bounds of Effective Elastic Moduli for Composite with Imperfect interface[J]. Acta Mechania, 2001.146(3-4):127-134
[9]符晶华,袁内镇,童金章.高层建筑框架柱加固计算原理及实例[J].建筑技术.1999.6(30): 397-399
[10]符晶华,常立新,姜德生,等.系杆断裂对拱桥健康状况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28(10):61-65
2.主编或参编国家规范标准的编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367-2013《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标准》;
[2]湖北省地方标准2010《湖北省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细则》
[3]国家行业标准JGJ/T381-2016《纤维片材加固砌体结构技术规范》
[4]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T/CECS1498-2023《房屋安全鉴定管理标准》
[5]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CECS《建设工程质量事故鉴定标准》
[6]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T/CI1162-2025《桥梁风险实时分布式监测预警技术规范》
[7]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T/CI460-2024《长距离地下建筑物本体结构安全健康状态分布式光纤实时监测预警技术规范》
3.取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
[1]符晶华;邓效荣;熊仁阶.一种既有混凝土抗渗等级的检测方法[P]国家发明专利 ZL2023 1 1058186.1
对研究生的要求:
具有较好的数学、力学或材料学基础,具有较强的探索精神和一定的科学研究热情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