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02

姓 名:陈李波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77年9月
职 称:副教授/硕导,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文物保护工程责任设计师
学 历:博士研究生
学 位:哲学博士(Ph.D),建筑学硕士
邮 箱:chenlibo@whut.edu.cn
个人简历:
1995.09~2000.07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学士(建筑学)
2000.09~2003.05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硕士
2003.09~2006.06武汉大学,哲学博士(环境美学)
2006.06~武汉理工大学,讲师,副教授/硕导
2007.05~2010.05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后(历史城市与古建修缮工程)
2011.09~2012.08中南建筑设计研究院,桂学文工作室/二所,工程实践
2014.12~2015.01湖北文物局文物保护执业培训,文物保护执业工程师
2022.09~2023.08日本东北大学工学院都市·建筑理论,客座研究员(CSC)
2024.11~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国家文物保护工程责任设计师
主要研究方向:
近现代建筑理论、历史城市与古建修缮、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建筑美学
主持科研项目:
1.红色记忆: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武汉优秀历史建筑艺术与文化研究(1949~1976).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编号:HBSKJJ20243397,2024.05~2024.12.
2.基于近代汉口商埠文化复兴语境下的汉正街淮盐巷片区概念设计研究.武汉市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结项号:结·19011,2019.05~2019.12.
3.武汉老城区住宅适老化改造对策研究.湖北省重大调研项目(湖北省委政研室/湖北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结项号:JX201850A,2018.6~2018.11.
4.近代沿江通商口岸城市教会建筑文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7YJCZH020,2017.10~2020.12
5.湖北省老年精神赡养与近代里分社区改造设计研究.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编号:2017185,2017.01~2017.12
6.武汉近代公馆·别墅·故居保护与再利用研究.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编号:2016119,2016.01~2016.12
7.武汉近代教育建筑研究.武汉社科基金.结项号:结·15015,2015.01~2015.12
8.武汉近代金融建筑研究.武汉社科基金.结项号:结·17019.2017.01~2017.12
9.武汉老建筑历史、形态与情境研究——武汉老建筑背后的故事.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2016jyte023,2016.05~2018.03
10.两型社会视野下城市美学研究.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2011jyte157,2011.05~2015.05
11.金乡职业教育中心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2010.4~2011.4,事业委托
12.河南省商丘市睢县洞店乡皇台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2.8~2013.8,事业委托
13.武汉市新洲区孔子河村修建性详细规划,2014.7~2015.7,事业委托
14.黄冈东湖明珠居住小区建筑与规划设计,2016.10~2019.1
15.北京德威国际影视文化产业园,2017.10~
16.兴山县昭君镇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三期,2017.05~
17.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保护修缮工程,2018.10~
18.大悟县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修建性详细规划,2018.10~
19.钟祥市幼儿园建筑与规划设计,2023.6~
主要成果简述:
主要从事近现代建筑理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建筑与城市美学研究,在《建筑师》《现代城市研究》《新建筑》《Buildings》等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EI / SCI收录3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CSSCI及扩展5篇),担任丛书主编,出版《红色记忆:传统村落历史形态与文化研究丛书》(2018)及《近代沿江通商口岸建筑艺术研究系列》(2022),获第十二届、第十四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担任副主任编委/丛书执行主编出版《文化武汉·武汉历史城市与建筑研究丛书》(2016年出版,2018年再版)获第四届湖北省政府出版奖;合著《武汉老城区住宅适老化改造与实践》(署名第1,2021)入选2021~2023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名单,出版博士论文《城市美学四题》(2009,2010年第2次印刷),合著《武汉老建筑背后的故事》(署名第1,2017)。
对研究生的要求:
(1)对研究课题具有浓厚的兴趣爱好,愿致力于相关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
(2)具有较强的动手与写作能力,能勤于思考,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精益求精。
官方微信